東亞兩年:匈牙利醫生德索‧博佐奇1907-1909的香港影像
為了更深入認識亞洲和親身體驗中國文化,匈牙利海軍軍醫
德索‧博佐奇 (1871–1957) 在一九零零年代走訪亞洲,
並將這段旅程記錄於一本迄今仍未出版的日記以及
不計其數的攝影作品之中。時至今日,這些珍貴的視覺材料
詳盡展現了香港的殖民城市歷史,及其世界聞名、
熱鬧非凡的維多利亞港。
博佐奇那黑白底、手工著色的美麗照片,為我們呈現了
一系列歷史文獻,使我們能夠追隨大師的腳步,逐漸
深入認識這個城市熱鬧非凡的商城、文化交融的社會
和繁茂的自然景觀。在一九零零年代初的布達佩斯,
博佐奇的攝影為其家鄉同胞們展示了一個異域世界,
其中蘊藏了無限的信息,對今日的我們而言依然如此。
本展覽曾於二零一六年十月廿六日至二零一七年一月八日
於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馮平山樓展出。是次有關博佐奇攝影
的展覽和出版項目獲得匈牙利駐港總領事館慷慨贊助,
由本館與Györgyi Fajcsák博士及布達佩斯的
費倫茨霍普亞洲藝術博物館攜手合辦。
如欲欣賞更多博佐奇在香港拍攝的照片,
請瀏覽香港大學圖書館的Hong Kong Image Database。
德索‧博佐奇醫生的日記節錄
「只有追求攝影藝術的人,才能真正欣賞到我在悶熱的
熱帶天氣下,身處密不透風而幽暗的船艙內製作照片時
所需的冷靜和耐性。我光着身子,身後的電風扇急速地
轉動着,顯影盤則盛滿冰塊。我努力保存自己耗費心血
而得的相片。
昔日的旅遊經驗讓我體會到,無論旅程時光多麼鮮活、
多麼生動有趣,那些記憶終將褪色。東亞的旅程尤甚。
此地予人的印象豐富深刻,新奇的事物層出不窮,令人
眼花瞭亂!旅途時光怱怱,恐怕每當遇上嶄新的事物,
腦海中許多往昔片段的色彩和細節便會逐漸褪色和模糊。
為了好好保存珍貴的記憶,我在旅途中天天寫日記,
記錄每一個畫面,刻不容緩地描述各個精彩的片段。」
「我們正駛近東亞最美麗的港口——香港⋯⋯翠綠的山巒高聳入雲,陡然地從海上冒出。
在離開新加坡港口後的第七天,我們瞥見中國沿海地區的山脈。當愈來愈多中式帆船映入眼簾,我們就知道距離目的地不遠了。從遠處眺望,一艘艘帆船的壓條狀蓆製帆,肖似一頂頂浮於海面上的巨型主教冠;當我們的船向前航行再近看,它們又像碩大的蝙蝠翅膀。」
「山頂上,片片烏雲浮於空中;山腳下,陽光照射在海面上,維多利亞港波光
粼粼。英國殖民地中最燦爛的瑰寶之一——香港。我們凝視着恬靜如畫的景致
,根本不知道該從何處開始觀賞。只盼我們能夠眼觀四方,飽覽她的美麗。
遠洋的蒸汽輪船紛紛向我們降半旗致意。當我們的船沿着蜿蜒的航道運行,那座別具特色、高約六百米的香港太平山驀地映入眼簾,肖似一道飄揚的巨大帷幕⋯⋯ 我們發放的禮炮響聲在山間此起彼落,震耳欲聾。我們終於抵達香港。」
「每當我們的船隻需要添加燃料時,幾艘運載煤炭的中式帆船整天都會繫泊在我們的船旁邊⋯⋯ 在船艉上隆起位置上所建造的簡陋小房,既無窗,又無門,卻能住上一家十五口,他們利用房頂上的方形小開口來進出此空間。婦女們從清早開始在帆船後方的木材堆中、爐火前張羅飯菜。她們先以海水洗淨白米,再將之放進大鍋蒸煮;又會用小鍋煮炸切碎的肉類和洋蔥、蔬菜、鮮魚、螃蟹及蘑菇。」
「⋯⋯ 從中國商店屋簷垂下的色彩繽紛長招牌上,寫有秀麗的中國文字。這些
商店沒有前牆,途人能夠看見店內那群光着上身的店員。
在上午十時到十一時,以及下午五時左右,換言之,即用餐時間,全店上下從顧主到最年輕的學徒皆聚首一堂,圍在大桌旁共用碗具用膳。天氣雖然酷熱,他們仍舊胃口大開。」
「佛寺內人潮洶湧。一捆捆燃燒着的紙錢冒出火光,在令人望而生畏的佛像前,無數的香燭散發出芬芳卻又刺痛雙眼的煙霧。群眾魚貫進出寺廟;女子紛紛跪在地上,叩上九個響頭。寺廟外的鞭炮正在燃燒,僧侶無情地敲響銅鑼。我看見一位年約四歲的小男孩在大聲疾呼。在男孩不經意間,他的同伴往其背部掛上一串鞭炮,火焰現已燒到他那赤裸的雙腳了。」
上環,文武廟
「為了令空間更為清涼,建築物的各個樓層皆設有開放柱式陽台。在與街道相鄰的底層,店舖前的覆蓋式拱廊設計可為行人遮風擋雨,讓人好好駐足欣賞櫥窗內琳琅滿目的中日商品…中國木匠也正在打造樟木⋯⋯」
在香港的主要街道——綿延數公里的皇后大道上,人們能夠尋找到最別緻的商店。我對香港的第一印象,正是那瀰漫着整條皇后大道的樟木與肉桂香氣。」
「每逢星期天,你都能看到淺綠色帆布頂轎車列隊而行。其中,許多中國女性在踏進教堂前都會先以黑色面紗遮蓋頭部。即使在最風和日麗的冬季時分,香港的人們仍甚少徒步攀爬多於五、六十米的路程,轎車即成為實惠、又方便的攀山工具。我曾遇見過三位舉止優雅的中國女子,沿着陡峭的山路下山。她們的雙腳因纏足而變得纖小屈曲,所穿的鞋子也精緻小巧。女子小心翼翼地蹣跚而行,緊緊地依附着彼此,活像只有六歲的小女孩⋯⋯」